大山里深情守望二十六载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9-01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(上接第一版)

  学生李雪的父亲遭遇车祸去世,她与年迈多病的祖父相依为命,无力继续读书。丛素娥主动承担了李雪的全部读书费用,并且让她吃住在自己家里。3年后,当李雪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时,一头扑在丛素娥的怀里,哽咽着说:“丛老师,您就是我的妈妈。”

  当时,丛素娥的月收入只有300多元,还要资助两名学生,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。一次,丈夫的朋友来家里作客,丛素娥看到客人抽着中华牌香烟,就脱口说:“大哥,你还不如把抽烟的钱省下来资助我们班几个贫困学生呢。”丛素娥将孩子们的故事讲给客人听,几天后,这位客人经过考察后,决定资助两名品学兼优的学生,后来又增加到7名。从此,尝到“甜头”的丛素娥开始从亲戚、朋友中寻找有经济实力的人资助班里的贫困学生。通过这种途径,先后有20多名贫困学生得以上了高中和大学。

  豁出一切也要让学校起死回生

  1998年,镇财政十分困难,黄土岭中学也被拖累得举步维艰。新建的教学楼处于“半拉子”状态,因为拖欠工程款,门窗安不上,楼道也没人修整,学生挤在破旧的平房教室里迟迟进不了楼。教师一连八九个月领不到工资,无法安心教学,一些教师甚至为生活所迫到附近矿里干起了杂活。

  就在此时,丛素娥经过民主选举当上了校长。面对眼前的烂摊子,丛素娥没有一丝犹豫。当时,35岁的丛素娥是从校团委书记的位置直升校长,治校经验无从积累,但她的表现用同事们的话说,就是“相当的稳重和成熟”。

  丛素娥心里清楚,作为校长,眼下最亟待解决的是教师的生存问题。上任后丛素娥办的第一件事,就是解决教师因拖欠工资所面临的生活难题。她从自己经商的几位哥哥那里借来5万元钱,垫付了拖欠的60多名教师的部分工资。

  拖欠工资问题解决后,丛素娥又去做教师的工作,鼓励他们回校安心教书。她在教师会上承诺:“老师谁遇到困难,都由我来想办法。”了解到老教师项家悦家里有4个孩子,3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,经济十分窘迫。丛素娥拿出2000元交到项老师手上:“钱算是我借你的,等你孩子毕业工作有能力时再还……”为了接济困难教师,丛素娥背着家人从别人手中花一分多的利息贷了2万元钱,然后不要一点利息转借给老师们。最多时,老师们向她个人借款共达8万多元。

  学校没有食堂,又长时间没发工资,不少教师中午不吃饭。“老师连饭都吃不饱怎么能教好学呢?”她想方设法重新开办了学校食堂,并保障老师花最少的钱吃上较为可口的饭菜。学校财力有限,每天只能补助就餐教师1元钱,丛素娥又自掏腰包加补1元。

  校长这么做,老师们无话可说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老师们都心甘情愿地回到了课堂上,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恢复正常。

  对于丛素娥的做法,丈夫魏安军起初表示不满:“别的老师、校长都挣钱攒钱,你可倒好,看不到往家里拿钱,反而倒贴钱。”为了争取丈夫的理解和支持,丛素娥利用空闲时间,拽着丈夫和自己一起到山区的学生家去家访。看到妻子对大山里孩子的深厚感情,丈夫终于理解了她。从此以后,他主动承担起家务,支持妻子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。

  再难也要让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

 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很难想象,在偏僻贫穷的山区乡镇,竟然能有一所与城市学校无异的高标准学校!驻足黄土岭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操场上,目之所及,中教楼、小教楼和实验楼,错落有致;四周绿柳环抱,地上草坪葱翠,花坛姹紫嫣红;实验楼内,图书室藏书应有尽有,实验室仪器先进,设备精良。

  如果在1998年以前,在同样的地方,你看到的则是这样的情景:学校的全部建筑是三排破旧的小平房;全校只有校长室有一部老式手摇电话;由于没有钱维修,学校的木制窗户破损严重,玻璃残缺不全,每到冬天学生在教室里冷得伸不出手,校长就带着全校师生往窗户上钉塑料布。很快塑料布被风刮烂了,然后就往上缠纱布、堵棉花、拴绳子……

  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冬又一夏。终于等到了为实现“普九”而新建校舍的喜讯。

  然而,眼瞅着教学楼的主体建起来,学生却搬不进去,因为镇财政太困难了,工程款交不上,人家就把工程撂下不管了。面对这个“半拉子”工程,丛素娥吃不好睡不安,嘴上的泡一茬接一茬。怎样解决工程拖欠款呢?丛素娥做起了“当代武训”,先后几次南下大连,北上沈阳、长春等地向校友们“化缘”。不到两个月,丛素娥先后拜访了300多名从黄土岭镇中学毕业的有经济实力的校友,筹集资金60余万元,将工程欠款如数还上。在拜访校友的日子里,她起早贪黑,困了就在车上打盹,饿了吃一口面包,渴了喝一口矿泉水,从没向学校报销过一张车票和一张招待费条子。

  为了省钱,丛素娥带领老师、学生自己安装玻璃,粉刷墙壁,铺种草坪,栽种树木。学校平整操场需要大量小石子,她向自己的二哥借大货车,又让他帮忙拉了150多车石子,最后却以学校没钱为借口,将4万余元料钱和5万余元的运输费“赖”掉了。二哥哭笑不得:“你怎么也是一校之长,家里人没跟你沾光,反倒被你变着法子揩油。”

  让山里孩子和城里孩子拥有同样的教学环境,享受同样的教育,是丛素娥当校长第一天起确立的目标。2000年,这一目标终于实现了。如今,学校变样了,老师们看到了希望,进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。转出去的学生惊喜于学校的复苏,又纷纷转回来。黄土岭中学一如童话故事里的美丽结局:重点高中升学率节节攀升,一年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建校前期25年的总和;学校被评为省农村标准化九年一贯制(寄宿制)学校;师生开始在省、市级赛事上频频获奖……

  正当丛素娥满怀信心与希望带领全校师生再攀新高的时候,不幸却接二连三地降临到她头上。2000年暑假,母亲亡故之痛还未彻底愈合,丈夫又意外遭遇车祸而致截瘫。无情的打击令丛素娥几近崩溃,一个月的时间,原来60公斤体重的她只剩下40公斤。

  老师们都担心她难以撑下去,但当新学期来临的时候,丛素娥又站在全校师生面前。她说:“从当校长那天起,我就发誓要‘办好贫困山区的学校,当好群众满意的校长’,现在学校刚刚有些起色,就是大山压在我肩上,我也不会搁下你们和可爱的孩子们。”

  丛素娥说到做到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她每天往返100公里,一边照顾重病在床的丈夫,一边苦心经营学校的发展。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,丛素娥刻苦钻研教育管理书籍,不仅通过自学考试完成了大学本科教育管理专业的学习,同时不停地四处“取经”。先后与营口市一中、三高中结成帮扶对子。几年来,这些城里的学校先后为黄土岭学校捐助了超过30多万元款项和物资。结合学校的实际,丛素娥建立起包括教师百分考核制度在内的多项规章制度。依法治校,严格按规章办事,以德兴校,注重人格魅力影响他人的治校之道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。

  “数载教书育英才,不带半根轻草去,长怀一颗爱心来。”这是丛淑娥自我鞭策、警醒奋进的座右铭,也是她献身教育,执著人生的真实写照。